獨陰穴 - 獨會 - 針灸穴位

独阴,经外奇穴名。出自《针灸大成》。别名独会。位于足第二趾的跖侧远端趾间关节的中点。布有足底内侧神经趾足底总神经的趾足底固有神经。主治胸胁痛、卒心痛、呕吐、胞衣不下、月经不调、疝气。直刺0.1-0.2寸。

名詞釋義

獨,一個。陰,陰陽之陰,下為陰。穴在在足第二趾的蹠側遠端趾間關節的中點。而足趾下面只有此一穴,故名。

功能作用

活血調經,理氣止痛。

定位

在足第二趾的蹠側遠端趾間關節的中點。

解剖

獨陰穴下為面板、腱纖維鞘、趾長屈肌腱、趾遠側關節。面板由足底內側神經趾足底總神經的趾足底固有神經分佈。各神經有同名動脈伴行分佈。蹠腱膜的纖維附著於趾骨,形成趾纖維鞘,鞘內有趾長屈肌腱透過。該肌(腱)由脛神經支配。

詳細主治

胸脅痛、卒心痛、嘔吐、胞衣不下、月經不調、疝氣。

詳細操作

直刺0.1-0.2寸。艾柱灸3-5壯,艾條灸5-10分鐘。孕婦禁用。

臨床運用

現在常用於治療胃炎嘔吐、月經不調、疝氣痛等。

配伍

1、配合谷穴、三陰交穴治難產。 2、配肝俞穴、脾俞穴、膈俞穴、下三里穴、太沖穴、兩乳下穴治胃脘痛。 3、配三陰交穴治淤血性閉經、痛經。 4、配太沖穴、關元穴治疝氣。 5、配至陰穴治死胎、胞衣不下。

相關論述

1、《太平聖惠方》:“張文仲灸法,療卒心痛不可忍,吐冷酸緣水,及無髒氣,灸足大指次指內橫紋中各一壯,炷如小麥,下火立愈。” 2、《神應經》:“小腹急痛不可忍及小腸氣外腎吊疝氣,諸氣痛,心痛,灸足大指次指下中節橫紋當中,灸五壯。男左女右,極妙。二足皆灸亦可。” 3、《中國針灸學》:“主治河豚魚中毒。” 4、《針灸大成》:“獨陰二穴,在足第二指下橫紋是穴。治小腸疝氣,又治死胎、胎衣不下。灸五壯。又治女人乾噦、嘔吐紅、月經不調。”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