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病毒肝炎傳播途徑有哪些

乙型病毒性肝炎,簡稱乙肝,是一種由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機體後所引起的疾病。乙型肝炎病毒是一種嗜肝病毒,主要存在於肝細胞內並損害肝細胞,引起肝細胞炎症、壞死、纖維化。乙型病毒性肝炎分急性和慢性兩種。急性乙型肝炎在成年人中90%可自愈,而慢性乙型肝炎表現不一,分為慢性乙肝攜帶者、慢性活動性乙型肝炎、乙肝肝硬化等。我國目前乙肝病毒攜帶率為7.18%,其中約三分之一有反覆肝損害,表現為活動性的乙型肝炎或者肝硬化。

乙型病毒性肝炎有以下幾種傳播途徑

1、面板黏膜損害,增加傳染可能性

面板黏膜損害,即我們通常所說的面板有傷口,這種情況下,共餐、接吻等都轉變為可能具有傳染的接觸行為。因為乙肝患者的體液可能會落到破損的面板和粘膜上造成感染。生活中共用剃鬚刀、牙刷等也具有同樣的傳染可能性。

2、性生活傳播

屬於體液傳播的一種,也是乙肝小三陽的主要傳播途徑之一。因而乙肝小三陽患者在進行性生活時要做好預防措施,或者儘可能避免性生活。

3、血液傳播

主要指輸入被乙肝病毒感染的血液和血液製品後,引起的輸血後乙型肝炎。隨著醫療技術的發展,這種輸血性傳播可能性正在減少。

4、母嬰傳播

母嬰傳播指孕婦攜帶的乙肝病毒,在孕期經過胎盤傳染或者分娩過程中將病毒傳染給孩子的傳播方式。現已成為臨床上乙肝傳播的最重要、最具威脅的傳播方式。阻斷母嬰乙肝病毒傳播的最有效方式是在因而出生後立即注射乙肝疫苗,可合用乙肝免疫球蛋白,效果更佳。

5、醫源性傳染

透過以上對肝炎基本介紹,相信大家都有了一定的瞭解,肝炎對健康威脅巨大,應當及時到醫院接受診療。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