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抗病毒藥物介紹三:去羥肌苷

?  艾滋病抗病毒藥物介紹三:去羥肌苷

  去羥肌苷,英文簡稱ddI,1991年10月在美國上市,它是第二個問世的艾滋病抗病毒藥物。

  有腸溶膠囊、咀嚼片、溶液和散劑4種劑型,國內主要有咀嚼片劑和散劑粉末),目前散劑已基本淘汰。成人服用方法根據體重不同而稍有不同,體重大於60公斤的患者每次服用咀嚼片劑200毫克,每12小時1次;體重小於60公斤的話則每次125毫克,每12小時1次。兒童服用方法如下:2周~8月齡嬰幼兒每次100毫克/m3體表面積,每12小時1次;大於8月齡兒童每次120毫克/m3體表面積,每12小時1次。因為胃酸破壞該藥,咀嚼片裡含有抗酸劑來對抗胃酸,所以咀嚼片劑必須在嘴裡嚼碎後吞嚥,不能像吃其它藥片一樣整片吞嚥。如果整片吞嚥,藥片裡面的抗酸劑不能及時釋放出來對抗胃酸,這樣療效受影響。由於食物能促進胃酸分泌,所以該藥需要空腹服用,具體說就是飯前至少1小時或飯後至少2小時服用。但是腸溶膠囊卻可以不受食物限制,因為它不在胃內消化,胃酸不影響它。

  該藥不良反應也較多,基本上同司他夫定,特別是和司他夫定一起用時,不良反應嚴重,一般不要合用。該藥比較特殊的是它可以引起視物模糊。

  因為該藥結構和齊多夫定、司他夫定、拉米夫定都不同,所以一般來說當病毒對這3種藥物耐藥時,可以用去羥肌苷代替。也是因為這個原因,我國目前把去羥肌苷用作二線藥物,這是合理的。用作二線藥物並不是說這個藥物沒有齊多夫定和司他夫定好,我倒覺著如果不是考慮到把它留作二線藥物的話,它應該取代司他夫定作為一線藥物的。在美國,它和齊多夫定都是一線治療裡的次選藥物。

  我國成人艾滋病患者的二線方案選擇的是替諾福韋+拉米夫定+克力芝,這是很好的方案。但是,替諾福韋的來源是個問題。我認為,如果以前沒有用過去羥肌苷的話,也是可以考慮用去羥肌苷代替替諾福韋組成二線方案。因為替諾福韋可能影響兒童骨骼發育,所以我國兒童的二線方案選用的是阿巴卡韋+拉米夫定+克力芝或者阿巴卡韋+去羥肌苷+克力芝。第一個方案是沒問題的,但是第二個方案裡阿巴卡韋與去羥肌苷一起用就有些問題了。這2個藥物都屬於嘌呤類核苷類似物,另一個核苷類似物就是替諾福韋。2個嘌呤類藥物的合用一般是不行的,臨床研究表明,替諾福韋+去羥肌苷或者阿巴卡韋+替諾福韋的組合是失敗的,要麼毒副作用大,要麼治療效果差。阿巴卡韋+去羥肌苷的組合沒有進行過臨床研究,也許是考慮到結果可能和前面2個組合類似,不會有好結果。我曾請教過美國的艾滋病專家,他們認為最好不要把去羥肌苷和阿巴卡韋組合在一起。當然,這只是一種觀點罷了,世界衛生組織和我們的方案是一樣的,也是建議阿巴卡韋與去羥肌苷合用。但我個人認為此時不如保留拉米夫定雖然已經耐藥),和阿巴卡韋、克力芝一起組成二線方案。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