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涎香 - 中藥材

龙涎香,中药名。为抹香鲸科抹香鲸属动物抹香鲸Physeter catodon Linnaeus[P.macrocephalus Linnaeus的肠内异物如乌贼口器和其他食物残渣等刺激肠道而成的分泌物。具有止咳化痰,消积,利水的功效。主治喘咳,胸闷,癥瘕积聚,心腹疼痛,神昏,淋证。

功效作用

功能

止咳化痰,消積,利水。

主治

喘咳,胸悶,癥瘕積聚,心腹疼痛,神昏,淋證。

用法用量

內服:研末,0.3-1g。

化學成分

抹香鯨的分泌物約含25%的龍涎香醇以及二氫-γ-紫羅蘭酮,α-龍涎香八氫萘醇,龍涎香醛,γ-環高香葉氯代物,降龍涎醚等。還含糞甾醇,表糞甾醇,膽甾醇。另含砷化合物:肌肉、肝、腎、肺等組織中有二甲基次胂酸鹽和含砷的甜菜鹼,三甲基胂丙酸酯,肝、腎、肺中含有砷膽鹼和鈣、鎂、磷、銅、鎵、鋅、鋁、錳、鍶、鈮、鉻、銅、鎳、鈦、鎢等。

相關論述

1、《綱目拾遺》:“《臺灣府志》雲:止心痛,助精氣。”“活血,益精髓,助陽道,通利血脈。廖永言驗方雲:利水通淋,散癥結,消氣結,逐勞蟲。”“周曲大雲:能生口中津液,凡口患乾燥者,含之能津流盈頰。”

2、《中國藥用海洋生物》:“化痰,散結,利氣,活血。用於喘咳氣逆,氣結癥積,心腹疼痛,神昏胸悶。”

加工炮製

採收加工

捕殺後,收集腸內分泌物,經乾燥後即成蠟狀的硬塊。剛從動物體內取出時有惡臭,但到一定時間卻發出一種特殊的土香氣。其腸中分泌物也能排出體外,漂浮於海面,可從海面上撈取。

藥材鑑別

藥材性狀

本品呈不規則塊狀,大小不一。表面灰褐色、棕褐色或黑棕色,常附著白色點狀有顏色深淺相間的不規則的弧形層紋和白色點狀或片狀斑。少數呈灰褐色的可見墨魚嘴樣角質物嵌於其中。遇熱軟化,加溫熔融成黑色黏性油膏狀,微具特殊的香氣,微腥,味帶甘酸。

植物學資訊

生長環境

生活於世界各大洋中,喜活動於熱帶、亞熱帶的溫暖海洋中。主食深海大烏賊、魷魚、章魚及鱈魚等。繁殖屬一雄多雌型,生殖群為50-150頭,每年1-7月間交配,孕期16個月,1胎1仔。

動物學資訊

動物屬種

抹香鯨科抹香鯨屬動物抹香鯨。

形態特徵

為齒鯨中最大的一種,一般雌性體長12-17m;雄體長達20-23m,重30000-40000kg。頭大,箱形,可佔體長的1/4-1/3,前端截形。吻向前突出於下頜1.5m。額部巨大,內有特殊脂肪體,或稱鯨蠟器官。外鼻孔1個,位於頭頂左側前緣,俗稱噴水孔。眼小,位於口角後上方。外耳孔極小。上頜具無功能性的痕跡齒;下頜狹窄,每側具20-25枚圓錐形的功能齒。鰭肢短圓形,成年鯨的鰭肢長約1m。無背鰭,僅在體後1/3的背部有1列駝峰狀突起。尾鰭近三角形,後緣有缺刻,寬可達4m以上。體背暗黑稍帶紅(宛如供佛的抹香顏色)及藍灰色或瓦灰色,體側略淡。口角處近淡白色,體最前端有旋渦狀密佈的白斑。面板裸露,有的於體側及喉胸部具褶皺或淺溝。皮下脂肪厚。鰭肢及尾鰭全黑色。腹面銀灰色或白色。

分佈區域

我國分佈於黃海、東海、南海,尤以臺灣海域為最多。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