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間盤死骨切除術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症的研究進展

看到這個標題,您可能很疑惑,只聽說過腰椎間盤切除術,但沒聽說過腰椎間盤死骨切除術啊,這是什麼手術方式?它和腰椎間盤切除術有什麼區別和優勢?彆著急,讀了本文您就能明白什麼是腰椎間盤死骨切除術,以及與常見的顯微腰椎間盤切除術相比,其治療效果如何。

腰椎間盤突出症的發病機制

椎間盤由中央部的髓核和周圍部的纖維環組成,前者是富於彈性的膠狀物質,後者則由多層纖維軟骨環按同心圓排列。腰椎部位的纖維環前厚後薄,髓核易向後外側脫出,突入椎管或椎間孔,壓迫脊髓或脊神經,這就是腰椎間盤突出症。

傳統的腰椎間盤切除術

傳統的顯微腰椎間盤切除術是目前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症的主流術式,該手術方式要求在切除突出纖維環外的髓核的同時,使用刮勺等顯微器械將正常椎間盤全部清除。

其理念是,在發生病變的椎間隙內,剩餘的椎間盤在纖維環存在破口的情況下極易再次突出,從而導致症狀的復發。然而,這一理念指導下的手術方式也有明顯的缺點,即徹底清除椎間隙內容物會導致椎間盤高度丟失,進而引起脊柱穩定性變差,會加速腰椎退行性病變。

因此,很多醫生會對患者進行腰椎間盤穩定性的評估。如果患者術後出現椎體不穩的風險較高,往往會建議加行椎體融合術,以免後顧之憂。這樣以來,將會導致手術費用大大增加,還可能會造成術中出血量增加、手術時間增加和術後住院時間延長等問題。

椎間盤死骨切除術

椎間盤死骨切除術 (sequestrectomy) 最早於 20 世紀七八十年代提出,相比於腰椎間盤切除術,其手術方式更為保守。該術式僅需切除突出纖維環外的椎間盤,而不用(或極少)進入椎間隙。

由於該術式保留了正常椎間盤及椎板,被認為可有效維持椎間盤高度,更少影響脊柱的穩定性。然而針對兩種術式的特點進行分析,從理論上推測可知,其術後發生症狀不緩解或疾病復發的風險較高。

兩種術式的療效比較

英國研究者 2015 年在《臨床骨科及相關研究》 (Clinical Orthopaedics and Related Research) 雜誌上發表了一項系統綜述,旨在解決以下兩個問題:

  • 與傳統腰椎間盤切除術相比,僅接受椎間盤死骨切除術的患者,其術後複發率是否更高?
  • 在術後神經根痛緩解程度方面,兩種術式是否存在顯著差別?

為了達到上述研究目的,研究者檢索了所有關於腰椎間盤切除術與椎間盤死骨切除術相對比的研究,最終共收集了 7 項符合要求的研究,彙總分析的結果如下。

  • 與傳統腰椎間盤切除術相比,接受椎間盤死骨切除術的患者術後複發率並沒有顯著增高。傳統腰椎間盤切除術組為 2.3%~11.8%,單純腰椎間盤死骨切除術組為 1.2%~12.5%。
  • 在術後神經根痛緩解程度方面,兩種術式相比無顯著差別。傳統腰椎間盤切除術組為 1.07~2.9,單純腰椎間盤死骨切除術組為 1.08~3.1。

研究的臨床意義

以上系統綜述研究的結果表明,對於某些腰椎間盤突出症患者,完全可以通過僅施行腰椎間盤死骨切除術這種相對微創、簡單的手術方式進行治療,從而避免創傷大、複雜、花費高的手術方案。

值得強調的是,並非所有腰椎間盤突出症患者都適合腰椎間盤死骨切除術,需要根據患者個體情況進行評估。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