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道病毒71型感染:症狀、病因及如何治療

  • 什麼是腸道病毒 71 型感染?腸道病毒 71 型感染,是引起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因,是一種好發於 5 歲以下兒童的急性腸道傳染病。
  • 患病情況如何?據我國衛生健康委員會網站監測,自 2018 年 1 月到 2018 年 12 月,腸道病毒 71 型感染者 2353310 人,死亡 35 人。
  • 為什麼會得這個病呢?本病的主要病因為腸道病毒 71 型感染。患者和無症狀感染者(感染該病毒但沒有發病)是本病的傳染源。主要經糞-口途徑傳播,其次經呼吸道(飛沫、咳嗽、打噴嚏等)和接觸傳播(口鼻分泌物、皰疹液及被汙染的手及物品),患兒糞便、皰疹液或呼吸道分泌物汙染的手、食具、奶具、毛巾、玩具、醫療器械以及其他物品等可造成間接的接觸傳播。本病的危險因素為年齡,5 歲以下兒童最為易感,成人多為無症狀感染。
  • 腸道病毒 71 型感染有什麼型別?本病分為 2 型即普通病例和重症病例(包括重型和危重型),隨著病情進展分為 5 期。
    • 第 1 期又稱為出疹期,即普通病例,絕大多數在此期痊癒。
    • 第 2 期又稱為神經系統受累期,即重症病例重型,多發生在病程 1~5 天內,大多數可痊癒。
    • 第 3 期又稱為心肺功能衰竭前期,為重症病例危重型,多發生在病程 5 天內,及早識別和干預可防止病情進展至第 4 期,降低死亡率。
    • 第 4 期又稱為心肺功能衰竭期,為重症病例危重型,病死率較高。
    • 第 5 期又稱為恢復期,體溫逐漸恢復正常,神經系統受累症狀和心肺功能逐漸恢復,少數可遺留神經系統後遺症。
  • 腸道病毒 71 型感染有什麼症狀?本病的主要症狀表現為手、足、口、臀等部位出疹,可伴有發熱、咳嗽、流涕、食慾不振等症狀。少數患兒神經系統受累,表現為精神差、嗜睡(總是想睡覺,睡著後容易喚醒)、吸吮無力、易受驚嚇、頭痛、嘔吐、煩躁、肢體抖動、頸項強直(頸部僵直,活動受限)、抽搐甚至昏迷。危重型可出現為心率和呼吸增快、出冷汗、四肢末端發涼、面板出現花斑、血壓升高,進一步加重者出現咳粉紅色泡沫痰或血性液體、血壓降低或休克,危及生命。
  • 腸道病毒 71 型感染如何治療?本病尚無特效治療藥物,普通型病例,經過門診一般治療及退熱等對症治療即可痊癒,重症病例必須住院治療。治療關鍵是早期識別重症病例,及早干預,防止病情進一步惡化。
  • 腸道病毒 71 型感染有什麼危害?如果沒有及時正規治療,少數患者進展為危重型病例,可能危及生命或恢復後遺留神經系統後遺症。本病若接受正規治療,普通病例門診治療預後良好,一般在 1 周內痊癒,無後遺症。重症病例及時治療大部分也可治癒。
  • 本病患者應注意居家隔離,防止發生交叉感染。

哪些情況需要及時就醫?

如出現以下情況應及時就醫:

  • 手、足、臀部皮疹,口腔皰疹;
  • 發熱;
  • 精神差。

如出現以下情況應立即就醫或撥打 120:

  • 抽搐;
  • 意識喪失或煩躁不安;
  • 呼吸過快或過慢;
  • 心率過快或過慢;
  • 四肢冰涼。

建議就診科室

  • 感染科

醫生如何診斷腸道病毒 71 型感染?

當醫生懷疑本病時,結合病史、危險因素與患兒的症狀表現,在進行簡單評估後,進一步通過實驗室檢查如血常規、EV71-IgM 抗體或核酸檢測等檢查予以診斷。

具體介紹相關檢查:

  • 血常規:是一種抽血檢查,可初步判斷是病毒感染或是繼發細菌感染。
  • 生化檢查:是一種抽血檢查,通過生化檢查判斷有無心臟、肝臟等功能損害。
  • 病原學檢查:血液 EV71-IgM 檢測是目前主要的初篩檢測,用來判斷引起手足口病的病原。
  • 影像學檢查:常做的有胸部 X 線或 CT 檢查,顱腦 CT 檢查等,用於判斷有無肺部及顱腦併發症。

醫生可能詢問患者哪些問題?

  • 患兒發燒嗎?最高體溫多少?是否服用退熱藥物?退熱效果如何?
  • 患兒精神和飲食與平時有何不同?
  • 是否出現過嘔吐、容易受驚、肢體抖動或抽搐等?

患者可以諮詢醫生哪些問題?

  • 是不是手足口病?
  • 目前需要住院嗎?
  • 家長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本病患者應居家隔離、注意休息、清淡飲食,避免到人群密集或空氣流通性差的地方。

具體日常注意事項如下:

  • 隔離至體溫正常,皮疹消退,一般需要 2 周。
  • 患兒衣物可使用含氯消毒液浸泡或煮沸,不宜蒸煮的物品可於陽光下暴晒。
  • 注意休息,多飲溫開水,飲食清淡、易消化,富含維生素。
  • 自覺症狀加重,及時至醫院複診。
  • 其他:勤洗手、勤剪指甲,注意手部衛生。

本病目前尚無特效性藥物治療,以一般治療、對症治療為主,早期使用干擾素α噴霧或霧化、利巴韋林靜脈滴注可有一定療效,嘔吐、腹瀉者可口服補液鹽,重症病例住院治療。

藥物治療

  • 退熱藥物:適合體溫超過 38.5 攝氏度的患者,常用藥物如布洛芬、對乙醯氨基酚,可結合溫水擦浴。
  • 減輕疼痛症狀:西瓜霜、冰硼散等口服或吹敷口腔患處,可緩解症狀、促進皰疹癒合。
  • 抗病毒藥物:尚缺乏特效抗病毒藥物,早期使用干擾素-α噴霧或霧化、利巴韋林靜脈滴注可有一定療效。
  • 降顱壓藥物:針對高顱壓患兒可降低顱壓,常用藥物甘露醇。
  • 血管活性藥物:對於血壓升高的患兒可應用擴血管藥物降血壓,如米力農、酚妥拉明等;血壓降低的患兒需應用升血壓藥物,如多巴胺、去甲腎上腺素等。
  • 糖皮質激素、靜注人免疫球蛋白:適用於有腦脊髓炎和持續高熱者或危重症病例。

其他治療方法

  • 呼吸機輔助通氣。
  • 中醫療法包括藥物及非藥物的鍼灸、推拿等。中醫中藥對症狀有一些緩解作用,必須要在醫生指導下遵醫囑用藥。

疾病發展和轉歸

  • 本病若接受正規治療,普通病例門診治療預後良好,一般在 1 周內痊癒,無後遺症。重症病例及時治療大部分也可治癒。
  • 若不接受正規治療,少數患者進展為危重型病例,可能危及生命或恢復後遺留神經系統後遺症。

本病病因明確,由腸道病毒屬 71 型感染引起。

腸道病毒 71 型感染的常見原因有哪些?

  • 接觸患者或無症狀感染者。
  • 通過被汙染的食物、物品等經糞-口途徑,經被汙染的空氣、飛沫傳播,以及密切接觸或間接接觸患者或無症狀感染者。

哪些人容易患腸道病毒 71 型感染?

  • 無母乳餵養,或母乳餵養時間短於 6 個月易發生重症化。
  • 既往感染 EB 病毒者易發生重症化。
  • 5 歲以下兒童最為易感。
  • 男性多於女性患兒。
  • 農村兒童比城市兒童患病率高。
  • 每年的 5~7 月為高發季節(該病流行的高峰期)。

手、足、口、臀等部位出疹是腸道病毒 71 感染最常見的症狀,隨著病情發展,可能出現精神差、嗜睡(總是想睡覺,睡著後容易喚醒)、肢體抖動、嘔吐等神經系統受累症狀。

腸道病毒 71 型感染的常見症狀有哪些?

腸道病毒 71 型感染的常見症狀包括:

  • 最常表現為手、足、口、臀等部位出疹,典型的皮疹為丘疹(皮疹高出面板表面)、斑丘疹(部分皮疹與面板齊平,部分高出面板表面)、皰疹,周圍可見紅暈,伴或不伴發熱;部分患兒以口腔皰疹伴疼痛起病。
  • 重型病例可出現中樞神經系統損害,多發生在病程 1~5 天內,表現為精神差、嗜睡、吸吮無力、易受驚嚇、頭痛、嘔吐、煩躁、肢體抖動、肌無力、抽搐、意識障礙等。
  • 危重型病例可出現心動過速(個別患兒心動過緩)、呼吸急促、口脣發紫、咳粉紅色泡沫痰或血性液體,還可出現出冷汗、四肢末端冰冷、面板出現花斑等症狀,患兒此時可能出現血壓降低或休克,死亡率較高。

腸道病毒 71 型感染可能會引起哪些併發症?

常見併發症包括:

  • 腦炎。
  • 腦脊髓炎(腦和脊髓同時受損)。
  • 肺水腫或肺出血。
  • 心肌炎。

腸道病毒 71 型滅活疫苗,可用於 6 月齡~5 歲兒童。

具體預防方法如下:

  • 提倡母乳餵養,且餵養時間超過 6 個月。
  • 避免去人群密集或空氣流通性差的地方。
  • 按時注射 EV71 疫苗。
  • 注意手部衛生,勤剪指甲,飯前便後勤洗手。

感謝西安交通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感染科 李梅醫生 參與撰寫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