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孢地嗪 - 西藥

头孢地嗪,临床常用头孢地嗪钠,西药名。常用剂型有注射剂等。为β-内酰胺类抗生素。用于敏感细菌引起的感染,如上、下泌尿道感染,下呼吸道感染,淋病等。

成分

本品主要成分為頭孢地嗪鈉。

性狀

注射用頭孢地嗪鈉:白色至淡黃色粉末或結晶性粉末;無臭或微有特異氣味。

適應症

本品用於敏感細菌引起的感染,如上、下泌尿道感染,下呼吸道感染,淋病等。

規格

注射用頭孢地嗪鈉:0.25g;0.5g;1.0g;2.0g。

用法用量

本品不同劑型、不同規格的用法用量可能存在差異,請閱讀具體藥物說明書使用,或遵醫囑。 注射用頭孢地嗪鈉: 1、靜脈注射:0.5g或1.0g注射用頭孢地嗪鈉溶於4ml注射用水,或2.0g注射用頭孢地嗪鈉溶於10ml注射用水中,於3-5分鐘內注射。 2、靜脈輸注:0.5g、1.0g或2.0g注射用頭孢地嗪鈉溶於40ml注射用水、生理鹽水或林格氏液中,20-30分鐘內輸注。 3、肌內注射:0.5g或1.0g注射用頭孢地嗪鈉溶於4ml注射用水,或2.0g注射用頭孢地嗪鈉溶於10ml注射用水中,臀肌深部注射。為防止疼痛,可將本品溶於1%利多卡因溶液中注射(此時須避免注入血管內)。 4、其它用法用量詳見說明書。

不良反應

1、過敏反應:可能出現面板過敏反應(蕁麻疹)、藥物熱和可能危及生命的嚴重急性過敏反應。 2、對胃腸道的影響:噁心、嘔吐和腹瀉。在治療過程中及治療後最初幾周內,如出現嚴重的持續性腹瀉,應考慮有偽膜性腸炎的可能。 3、對肝功能的影響:血清肝酶(AST、ALT、γ-GT、ALP、LDH)及膽紅素升高。 4、血液成份的改變:可能發生血小板計數減少,嗜酸粒細胞計數增加,極少見溶血性貧血,療程超過10天時應監測血象。 5、腎臟:少數情況下,可見血清肌酐和尿素氮的暫時性升高。 6、區域性反應:注射部位可能出現炎症反應和疼痛。

禁忌

對頭孢菌素類過敏者禁用。

注意事項

1、本品溶解後應儘早使用;在葡萄糖溶液中不能長期保持穩定,應立即注射;不易溶於乳酸鈉溶液中;不能與其它抗生素在同一溶液內混合。 2、與青黴素或其它β-內醯胺類抗生素存在交叉過敏的可能。發生過敏性休克時,應立即停止注射,保留靜脈插管或重新建立靜脈插管,保持病人臥位,雙腿抬高,氣道通暢;緊急時立即靜脈注射腎上腺素,繼而給予糖皮質激素靜脈注射,如250-1000mg甲基強的松龍,可重複給藥,隨後靜脈滴注血容量擴張劑;必要時採用人工呼吸、吸氧、抗組胺藥等治療措施。

藥物相互作用

1、丙磺舒可延遲本品的排洩。 2、本品可加強具有潛在腎毒性藥物的毒性作用,如與氨基糖苷類、兩性黴素B、環孢素、順鉑、萬古黴素、多粘菌素B或粘菌素同時或先後使用時應密切監測腎功能。

藥理作用

1、本品為第三代注射用頭孢菌素類抗生素。透過作用於青黴素蛋白酶抑制細菌細胞壁的合成發揮殺菌作用。本品主要對多種G+和G-菌和厭氧菌有效。體外試驗表明,本品對以下病原菌敏感:如金黃色葡萄球菌(不包括對甲氧苯青黴素耐藥菌株)、鏈球菌屬、肺炎球菌、淋病奈瑟菌、(包括產β-內醯胺酶的菌株)、腦膜炎奈瑟菌、卡他布蘭漢菌、大腸埃希菌、志賀菌屬、沙門菌屬、枸櫞酸桿菌屬、克雷伯菌屬、普通變形桿菌、普魯威登菌屬、摩根摩根氏菌、嗜血流感桿菌、棒狀桿菌屬。本品對大多數細菌產生的β-內醯胺酶穩定。 2、本品對類桿菌屬、不動桿菌屬、糞腸球菌、李司忒菌屬、支原體、衣原體無效。

藥代動力學

單次靜脈注射和滴注本品0.5-2g後,平均高峰血藥濃度分別可達133mg/L-394mg/L,肌注後生物利用度可達90%-100%。平均消除半衰期多為2.5小時左右,老年患者和腎功能減退者半衰期可延長。本品平均蛋白結合率為81%-88%,隨濃度增高而降低。本品可分佈進入腹水、膽汁、腦脊液、肺、腎、子宮內膜及其它盆腔組織等各種體液和組織。在體內不被代謝,給藥量的51%-94%於48小時內以原形從尿中排出。多次給藥後,糞便中可排出給藥量的11%-30%,膽汁中濃度甚高。

貯藏方法

密封,在涼暗(避光並不超過20℃)乾燥處儲存。

有效期

24個月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