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芥子 - 中藥

白芥子,中药饮片名。具有温肺化痰,利气散结,通络止痛之功效,用于寒痰喘咳,阴疽流注,肢体麻木,关节肿痛等。

成分

本品含芥子油苷、白芥子苷,還含脂肪油、芥子鹼、芥子酶及數種氨基酸。

性狀

呈圓球形,直徑12.5mm。外皮灰白色或黃白色。用放大鏡觀察,表面可見細微的網紋,一端有暗色點種臍。破開種子,可見內有白色摺疊的子葉,富油性。無臭,味辛辣。以粒大均勻、飽滿、色白者為佳。炒白芥子形如生芥子,表面呈深黃火色。

主要功效

溫肺化痰,利氣散結,通絡止痛。

適應病症

用於寒痰喘咳,陰疽流注,肢體麻木,關節腫痛等。

藥性分析/方解

性溫,味辛。歸肺經。1、白芥子味辛性溫,性擅走散,具有豁痰利氣,溫經除寒,散結消腫的功效。主治咳喘痰多,胸滿脅痛,胃寒吐食,肢體麻木,寒溼痺痛,結核瘰癧,溼痰流注,陰疽腫毒等病證。2、白芥子研末外敷,可用於治療痰注經絡的病證,但若外用時間過久,又會導致面板起皰。我們常將白芥子配伍大黃、肉桂吳茱萸、乳香、沒藥、樟腦、細辛、麻黃、桂枝各等份,研末後,以醋調成糊狀外用,對治療疼痛有效。透過多年的實踐發現,如果外用藥物致面板起皰後流水,功效反而更佳,如各個部位的骨質增生、關節炎腫脹等症,皆可選用。

用法用量

煎服,3-6g。外用適量,研末調敷,或作發泡用。

不良反應

白芥子油對面板黏膜有刺激作用,能引起充血、灼痛,甚至發泡,內服過量可引起嘔吐、腹痛、腹瀉。

禁忌

1、久嗽肺虛,陰虛火旺者忌用。2、過敏體質者忌用。3、白芥子性溫,故外感風熱或溫熱,火熱內熾,陰虛火旺,血虛血熱者慎用。4、白芥子辛溫走散,耗氣傷陰,故久咳肺虛及陰虛證火旺者忌用。5、白芥子有發皰、腐蝕作用,故消化性潰瘍,出血及面板過敏者忌用。

注意事項

1、外用可引起水皰,甚至潰瘍,應謹慎。2、最大用量不宜超過6g,且不宜久用。

藥理作用

小劑量能引起反射性氣管分泌增加,而有噁心性祛痰作用,白芥子苷水解後的產物白芥油有較強的刺激作用,可致面板充血、發泡。白芥子粉能使唾液分泌,澱粉酶活性增加,小量可刺激胃黏膜,增加胃液胰液的分泌,大量催吐;水浸劑對面板真菌有抑制作用。

貯藏方法

貯於有蓋容器內,置於陰涼乾燥處。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