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力 - 中藥材

小牛力,中药名。为豆科植物疏叶美花崖豆藤Millettiapulchra(Benth.)Kurz.Var.laxior(Dunn)Z.Wei的根和叶。分布于江西、福建、广东、海南、广西、贵州、云南等地。具有散瘀消肿,补虚宁神之功效。常用于跌打肿痛,风湿关节痛,痔血,疮疡肿毒,风疹发痒,病后虚弱,消化不良。

功效作用

功能

散瘀消腫,補虛寧神。

主治

用於跌打腫痛,風溼關節痛,痔血,瘡瘍腫毒,風疹發癢,病後虛弱,消化不良。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6g;或磨汁服。外用:適量,搗敷、研末調敷或煎水洗。

注意事項

《湖南藥物志》:“多服嘔吐。孕婦忌服。”

相關論述

1、《廣西中藥志》:“散瘀消腫,止痛,寧神。治跌打腫痛。”

2、《廣西民族藥簡編》:“水煎服治消化不良,小兒乾瘦;與豬肉燉服治病後虛弱;與豬腳燉服治風溼關節腫痛。”

3、《湖南藥物志》:“活血止血。治風溼關節痛,跌打損傷,痔血,風疹發癢。”

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

1、治風溼關節痛:小牛力根3-6g。水煎服或磨水服,並可研末酒調外敷。

2、治痔血:小牛力根6g,算盤子根、地榆炭、田基黃各30g。水煎服。或根6g,燉豬腳服。

3、治風疹發癢:小牛力根煎水,先燻後洗。內服3-6g。(1-3方出自《湖南藥物志》)

附註

本品在我國少數地區民間代甘草用,稱“土甘草”。

加工炮製

採收加工

秋、冬季採挖,洗淨,鮮用或根切片曬乾。

藥材鑑別

藥材性狀

根呈圓柱形,略彎曲,長短不一,直徑2-4cm。表面淺棕色或黃棕色,有不規則的縱皺紋及橫向皮孔,偶有鬚根痕。體重,質堅實,不易折斷。切片呈橢圓形或圓形,厚4-8mm。切面黃白色,粉性有的可見淡黃色至棕黃色樹脂狀分泌物。氣微,味淡。

植物學資訊

植物種屬

豆科植物疏葉美花崖豆藤。

形態特徵

灌木或小喬木,高3-8米;樹皮粗糙,散佈小皮孔。枝、葉軸、花序均被灰黃色柔毛,後漸脫落。羽狀複葉長8-20釐米;葉柄長3-4釐米,葉軸上面具溝;托葉披針形,長約2毫米,密被黃色柔毛;小葉6-9對,間隔約2釐米,紙質,披針形或披針狀橢圓形,長2-6釐米,寬7-15毫米,先端急尖,基部漸狹或鈍,上面暗綠色,具稀疏細毛,下面淺綠色,被平伏柔毛,中脈隆起,側脈4-6對,直達葉緣弧曲,細脈不明顯;小葉柄長約2毫米,被毛;小托葉刺毛狀,長1-3毫米,被毛。總狀圓錐花序腋生,長6-15釐米,短於複葉,密被灰黃色柔毛,生花節短,長1-2毫米,遠離;花3-4朵著生節上;苞片小,披針形,小苞片小,貼萼生;花長0.9-1.2釐米;花梗細,長3-4毫米;花萼鍾狀,長約4毫米,寬約3毫米,密被柔毛,萼齒短,三角形,上方2齒全合生;花冠淡紅色至紫紅色,旗瓣長圓形,先端微凹,被線狀細柔毛,基部截形,瓣柄短,翼瓣長圓形,具1耳,龍骨瓣長圓狀鐮形,與翼瓣均具長約2.5毫米的瓣柄;雄蕊單體,對旗瓣的1枚基部分離;無花盤;子房線形,密被柔毛,花柱細,短於子房,向上彎曲,胚珠約5粒。莢果線形,長5-10釐米,寬1-1.5釐米,扁平,初被灰黃色柔毛,後漸脫落,瓣裂,果瓣薄木質,有種子1-4粒;種子褐色,橢圓形,寬約1釐米。花期4-8月,果期6-10月。

分佈區域

分佈於江西、福建、湖南、廣東、海南、廣西、貴州、雲南等地。

生長環境

生於荒野山坡草地灌叢中。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