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管瘤:症狀、病因及如何治療

淋巴管瘤(Lymphangioma)是較為少見的淋巴系統良性腫瘤,可發生在人體任何包含有淋巴管的部位[1]。淋巴管瘤可分為先天性或獲得性,最常見的是發生於嬰幼兒的先天性淋巴管瘤,成人獲得性淋巴管瘤患者臨床較為少見[2]。臨床統計顯示,出生時就已發病的患兒佔 50%~65%,2 歲以前發病的佔 80%~90%。性別對發病率無影響,男女的發病情況基本相當[1]

  • 淋巴管瘤的具體病因尚未明確,可能是由於基因變異或各種病變,造成淋巴管阻塞,淋巴液瀦留,逐步形成增生的腫瘤組織。其中,臨床最常見的是原發性囊性淋巴管瘤[1]
  • 臨床發病的危險因素包括嬰幼兒、基因或染色體缺陷、伴有惡性腫瘤或腫瘤放療史[1][2]
  • 絕大多數淋巴管瘤發生在頸部和腋窩,呈現為無痛性的腫塊,腫塊體積增大可壓迫周圍組織器官,導致疼痛或影響正常結構和功能[1]
  • 如果淋巴管瘤發生破裂、出血,可能造成相關的臨床急症。部分淋巴管瘤可引起區域性感染,極少數還有癌變風險[1][2]
  • 如果患者偶然發現頸部或腋下有腫塊,且未能自行消退,或在體檢時檢出體記憶體在異常腫塊,都應該儘快前往醫院接受進一步的診治。
  • 臨床醫生根據患者的症狀、體徵、既往病史,結合一系列的實驗室和影像學檢查結果,若有必要還可行病理活檢,從而作出初步臨床診斷。手術後醫生還會將切除的樣本交由病理科鑑別分析,得出最終的確診結果[1]
  • 淋巴管瘤的治療方式取決於腫瘤的大小、位置,手術的複雜性和可行性。一般情況下,醫生會推薦以手術切除作為首選方案,並儘可能將腫瘤組織完全切除。如果手術無法將腫瘤全部切除,或病變不適合手術,則可以採取其他療法,包括囊液抽吸並注射硬化劑,鐳射治療,區域性放療,冷凍消融[1]
  • 患者術後應積極改善生活方式,補充營養;並記得定期複診,監測病情變化趨勢[1][2]
  • 由於淋巴管瘤的發病機制尚未完全明確,因此目前無法有效預防該病[2]

如果患者偶然發現頸部或腋下有腫塊,且未能自行消退,或在體檢時檢出體記憶體在異常腫塊,都應該儘快前往醫院接受進一步的診治。臨床醫生根據患者的症狀、體徵、既往病史,結合一系列的實驗室和影像學檢查結果,若有必要還可行病理活檢,從而作出初步臨床診斷。待手術後醫生還會將切除的樣本交由病理科鑑別分析,得出最終的確診結果[1]

哪些情況需要及時就醫?

  • 如果發生以下情況,患者應該儘快前往醫院接受診治[1]
    • 偶然發現頸部或腋下有腫塊,且未能自行消退;
    • 或在體檢時檢出體記憶體在異常腫塊;
    • 淋巴管瘤的臨床表現複雜多樣,必須經過一系列的檢查才能得出初步診斷;
    • 只有大致明確病情,醫生才能以此為依據制定針對性的治療方案。

就診科室:

  • 根據病變所在部位前往相應的科室接受診治。

醫生如何診斷淋巴管瘤?

  • 首先醫生會詢問患者的症狀、既往病史,進行體檢和觸診,瞭解大致病情[1]
  • 實驗室檢查[3]
    • 採集血樣,檢測是否發生感染或炎症。
    • 評估體內腫瘤標誌物的水平是否發生變化。
  • 影像學檢查[1]
    • 多普勒彩超;
    • CT 掃描;
    • 磁共振成像(MRI)。
  • 病理檢查[1]
    • 如果醫生認為有必要,會在手術之前對淋巴管瘤進行取樣活檢。
    • 手術之後,切除的組織樣本均需交由病理科進行鑑別分析,判斷病變性質。

醫生可能詢問患者哪些問題?

  • 腫塊是什麼時候開始的?
  • 腫塊是持續增大還是維持穩定?
  • 腫塊是否會造成疼痛或不適?
  • 近期腫塊是否有突然增大?
  • 除了現有症狀,還伴有什麼其他疾病?

患者可以諮詢醫生哪些問題?

  • 是什麼原因形成目前的腫塊?
  • 需要做哪些檢測可以確診?
  • 腫塊是否還會繼續增大?
  • 推薦採用什麼方案進行治療?
  • 是否可以採用保守(或手術)方案治療?
  • 手術治療過程中是否會有風險?
  • 腫塊是否可能發生癌變?
  • 今後需要注意哪些事項?

患者術後應積極改善生活方式,補充營養;並記得定期複診,監測病情變化趨勢[1][2]

  • 術後患者應臥床休息,若是淺表部位的淋巴管瘤可採取加壓包紮。
  • 保持傷口清潔、乾燥,確保透氣,避免悶熱、潮溼,防止感染。
  • 患者在術後應戒菸戒酒,避免辛辣、刺激的食物。
  • 均衡營養,確保每日所需的熱量、蛋白質和維生素、微量元素,有利於傷口康復。
  • 定期複診,便於醫生監測病情變化趨勢,及時處置復發或再發的淋巴管瘤。

淋巴管瘤的治療方式取決於腫瘤的大小、位置,手術的複雜性和可行性。一般情況下,醫生會推薦以手術切除作為首選方案,並儘可能將腫瘤組織完全切除。如果手術無法將腫瘤全部切除,或病變不適合手術,則可以採取其他療法,包括囊液抽吸並注射硬化劑,鐳射治療,區域性放療,冷凍消融[1]

如何治療淋巴管瘤?

  • 一般情況下,醫生會推薦以手術切除作為首選方案[1]
    • 淋巴管瘤具有浸潤性生長和複發率高的特點;
    • 採用手術治療有利於一次性將瘤體完整切除;
    • 必要時可以部分或全部切除淋巴管瘤所波及的組織器官,並結紮周圍的淋巴管道。
  • 在臨床實際操作中,有時手術很難將病灶完全去除,需要聯合其他治療方式,提高療效。部分患者的病變部位可能不適合手術,也需要採用各種其他替代療法[2]
    • 囊液抽吸並注射硬化劑:例如 OK-432、博來黴素、纖維封閉劑;
    •  鐳射治療;
    • 區域性放療;
    • 冷凍消融。

淋巴管瘤的具體病因尚未明確,可能是由於基因變異或各種病變,造成淋巴管阻塞,淋巴液瀦留,逐步形成增生的腫瘤組織。其中,臨床最常見的是原發性囊性淋巴管瘤[1]。臨床發病的危險因素包括嬰幼兒、基因或染色體缺陷、伴有惡性腫瘤或腫瘤放療史[1][2]

淋巴管瘤是什麼原因引起的?

  • 淋巴管瘤的具體病因尚未明確,可能是由於先天畸形或繼發於某種淋巴管病變,阻礙淋巴液排出,發生瀦留,導致淋巴管擴張、增生[1]
  • 先天性淋巴管瘤主要是因為基因缺陷或染色體異常,造成胎兒發育過程中淋巴系統畸形、阻塞所致[2]
  • 獲得性淋巴管瘤與外傷、炎症、寄生蟲等後天性因素有關,病變致使正常的淋巴管遭到破壞,淋巴液長期受阻無法順暢流出,形成慢性淋巴水腫,並不斷擴張、增生[1]
  • 臨床最常見的是原發性囊性淋巴管瘤。由於瘤體所在部位不同,蓄積的淋巴液成分也各不相同,內容物可能是粘液狀、乳糜狀,或者呈現為血性或膿性[1]。此外,還有毛細淋巴管瘤、海綿狀淋巴管瘤等[3]

淋巴管瘤的危險因素有哪些?

臨床與淋巴管瘤發病具有相關性的危險因素:

  • 年齡:嬰幼兒[1]
  • 基因或染色體缺陷:家族遺傳病或先天性疾病[2]
  • 伴有惡性腫瘤或腫瘤放療史[2]

絕大多數淋巴管瘤發生在頸部和腋窩,呈現為無痛性的腫塊,腫塊體積增大可壓迫周圍組織器官,導致疼痛或影響正常結構和功能。如果淋巴管瘤發生破裂、出血,還可能造成相關的臨床急症。部分淋巴管瘤可引起區域性感染,極少數還有癌變風險[1]

淋巴管瘤有哪些臨床特徵?

淋巴管瘤在全身各處有淋巴系統分佈的區域都可以形成,其中 95% 的淋巴管瘤發生在頸部和腋窩,頸部約佔 75%,腋窩約佔 20%[1]。臨床主要特徵為[1]

  • 多為單個腫塊,少數可出現多個腫塊;
  • 如果淋巴瘤位於淋巴組織豐富的部位,其生長速度相對更快。

縱隔腫瘤有哪些臨床症狀?

區域性出現無痛性的腫塊;當腫塊體積增大可壓迫周圍組織器官,導致疼痛[1]

淋巴管瘤會引起哪些併發症?

隨著淋巴管瘤體積增大,可能造成的併發症包括[1]

  • 頸部淋巴管瘤壓迫周圍組織,影響其正常結構和功能,可導致呼吸困難、吞嚥困難;
  • 區域性感染,例如蜂窩組織炎;
  • 發生破裂、出血,形成相關臨床急症;
  • 極少數可發生癌變。

由於淋巴管瘤的發病機制尚未完全明確,因此目前無法有效預防該病[2]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