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間盤突出症患者單純椎間盤摘除術後,如何康復鍛鍊?

有些腰椎間盤突出症患者需要手術治療。在諸多手術方法中,單純椎間盤摘除術不需要放置內固定物,創傷較小,療效確切,故應用較為普及。積極、科學的術後康復鍛鍊對於改善症狀、增強腰背部肌肉力量、恢復脊柱的穩定性具有重要意義。患者沒有進行或未能堅持科學的康復鍛鍊是引起術後腰腿疼痛、感覺運動障礙和肢體功能下降的重要原因。因此,術後康復鍛鍊在腰椎間盤突出症患者的外科治療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目前雖然有不少關於單純椎間盤摘除術後康復鍛鍊的研究,但是對於康復鍛鍊的具體時機、頻率、強度、方式、效果及安全性尚缺乏統一的認識。李書綱等對腰椎間盤突出症單純椎間盤摘除術後不同康復鍛鍊方式及強度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進行了總結和分析。

術後早期的康復鍛鍊

研究表明,術後 24~48h 即可開始進行簡單的康復鍛鍊,主要包括床上直腿抬高練習、慢走及簡單的日常活動,可防止神經根粘連、促進機體功能恢復,並可起到預防下肢深靜脈血栓等併發症的作用。

關於鍛鍊的強度,研究顯示高強度鍛鍊組(每日 8 次,每 2 小時 1 次)和低強度鍛鍊組(每日僅 1 次)在主要結果指標方面無差異,表明在術後早期康復鍛鍊過程中,刻意增加鍛鍊的強度對患者的症狀改善及功能恢復並沒有明顯影響。

術後 1 年內的康復鍛鍊

研究發現術後 4~6 周患者應逐漸開始恢復術前簡單的日常生活,並進行改善軀幹肌肉力量及脊柱靈活性的鍛鍊。此期間康復鍛鍊的主要目的是增強腰背部肌肉的力量,防止因術後腰背部肌肉萎縮引起的腰背肌筋膜炎,並逐漸恢復日常的工作生活。

可以採用站立後仰、小燕飛、腰橋等方式來鍛鍊腰背肌。在這一時期,適當的高強度鍛鍊在改善功能狀態方面比低強度鍛鍊更有優勢。

術後 1 年以上的康復鍛鍊

術後 1 年的患者可基本恢復正常的工作生活,在病情改善良好的前提下,可嘗試進行一系列技術和強度要求較高的鍛鍊方式,如打羽毛球、游泳、跳繩等,並且堅持之前的康復功能鍛鍊。

研究表明,高強度鍛鍊組和低強度鍛鍊組在改善腰部功能狀態方面並無明顯差異,但均明顯優於不鍛鍊組。另外,推薦常規鍛鍊的同時,附加站立後仰鍛鍊(即腰部過伸鍛鍊)。

康復過程中專業人員的輔助

有部分研究表明,如果在患者術後康復鍛鍊過程中輔以理療師、心理醫師等的幫助,並不會提高症狀及功能的改善情況,表明多學科綜合康復鍛鍊和一般康復鍛鍊在臨床效果方面無明顯差異,當然其結果尚存在爭議。

部分腰椎間盤突出症患者術後仍需從事高強度工作或特殊職業,對腰椎活動功能仍然有很高的要求。研究表明,針對性的鍛鍊方案可以幫助這些患者恢復工作能力。因此,在幫助患者制定康復鍛鍊方案時,要儘可能考慮到患者的具體要求和個體差異,儘量做到因人而異、量體裁衣。對於術後功能恢復要求較高的患者,專業的康復訓練師 的指導和監督比較重要。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