豌豆 - 中藥材

豌豆,中药名。为豆科豌豆属豌豆Pisumsativum的种子。植物豌豆,全国各地均有栽培。具有和中下气,通乳利水,解毒之功效。主治消渴,吐逆,泄利腹胀,霍乱转筋,乳少,脚气水肿,疮痈。

功效作用

功能

和中下氣,通乳利水,解毒。

主治

消渴,吐逆,洩利腹脹,霍亂轉筋,乳少,腳氣水腫,瘡癰。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60~125g;或煮食。外用:適量,煎水洗;或研末調塗。

注意事項

多食發氣痰。

相關論述

《植物名實圖考長編》:“其豆嫩時作蔬。老則炒食。南方無黑豆,取以飼馬,亦以其性不熱故也。李時珍以《拾遺》之胡豆子為即豌豆,不知別有胡豆,與豌豆殊不類,其所引治症,未可一例。”

臨床應用

臨床應用

藥膳食療:糖醋酥豌豆

1、功效:健脾開胃、祛淤解毒,對脂肪肝、高血脂症、胃下垂、更年期綜合徵均有療效。

2、原材料:豌豆粒500克,紅辣椒、蔥花、蒜蓉各5克,醋、麻油、植物油精鹽、白糖各適量。

3、做法:將豌豆粒用水泡發2小時後洗淨,放在篩子內,右手執刀,在每個豌豆粒上切一刀,左手拿筷子,把豆粒撥入碗內,把蔥花、蒜蓉放入碗中澆麻油、開水拌勻。紅辣椒剁成末。鍋上火,油燒至六成熱,下豌豆炸酥撈岀控油,裝入大盤。把蔥花、蒜蓉、辣椒末、精鹽、白糖、醋兌成汁,淋在豌豆上拌勻。

4、用法:隨餐食用,用量自願。

相關配伍

1、治霍亂,吐利轉筋,心膈煩悶,豌豆三合,香薷三兩。上藥以水三大盞,煎至一盞半,去滓。分為三服,溫溫服之,如人行五里再服。(《聖惠方》)

2、治消渴(糖尿病),青豌豆適量,煮熟淡食。(《食物中藥與便方》)

加工炮製

採收加工

夏、秋季果實成熟時採收莢果,曬乾,打出種子。

藥材鑑別

藥材性狀

種子圓球形,直徑約5mm。表面青綠色至黃綠色、淡黃白色,有皺紋,可見點狀種臍。種皮薄而韌,除去種皮有2枚黃白色肥厚的子葉。氣微,味淡。

植物學資訊

植物種屬

豆科豌豆屬豌豆。

形態特徵

一年生攀援草本,高0.5~2m。全株綠色,光滑無毛,被粉霜。葉具小葉4~6片,托葉比小葉大,葉狀,心形,下緣具細牙齒。小葉卵圓形,長2~5cm,寬1~2.5cm;花於葉腋單生或數朵排列為總狀花序;花萼鍾狀,深5裂,裂片披針形;花冠顏色多樣,隨品種而異,但多為白色和紫色,雄蕊 (9+1) 兩體。子房無毛,花柱扁,內面有髯毛。莢果腫脹,長橢圓形,長2.5~10cm,寬0.7~14cm,頂端斜急尖,背部近於伸直,內側有堅硬紙質的內皮;種子2~10顆,圓形,青綠色,有皺紋或無,幹後變為黃色。花期6~7月,果期7~9月。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