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心蓮 - 中藥材

穿心莲,中药名。为爵床科穿心莲属植物穿心莲Andrographis paniculata(Burm.F.)nees的干燥地上部分。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消肿,燥湿的功效。主治外感风热,温病初起,肺热咳喘,肺痈吐脓,咽喉肿痛,湿热泻痢,热淋涩痛,温疹瘙痒,痈肿疮毒,蛇虫咬伤。

功效作用

功能

清熱解毒,涼血,消腫,燥溼。

主治

1、外感風熱,溫病初起:本品苦寒降洩,清熱解毒,故凡溫熱之邪所引起的病證皆可應用。

2、肺熱咳喘,肺癰吐膿,咽喉腫痛:本品善清肺火,涼血消腫。

3、溼熱瀉痢,熱淋澀痛,溼疹瘙癢:本品苦燥性寒,有清熱解毒,燥溼,止痢功效,故凡溼熱諸證均可應用。

4、癰腫瘡毒,蛇蟲咬傷:本品既能清熱解毒,又能涼血消癰,故可用治火熱毒邪諸證。

用法用量

內服:煎服,6-9g。煎劑易致嘔吐,故多作丸、散、片劑。外用:適量。

不良反應

1、穿心蓮及其多種製劑口服較大劑量可致胃腸不適,食慾減退。有報道,穿心蓮片、穿心蓮注射液可引起藥疹、上腹痛、過敏性休克,嚴重者可致死亡。

2、臨床用藥應當注意用量,出現不良反應當及時給予對症治療。

注意事項

不宜多服久服;脾胃虛寒者不宜用。

化學成分

本品葉含穿心蓮內酯、去氧穿心蓮內酯、新穿心蓮內酯、穿心蓮烷、穿心蓮酮、穿心蓮甾醇等,根還含多種黃酮類成分。

藥理作用

穿心蓮煎劑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綠膿桿菌、變形桿菌、肺炎雙球菌、溶血性鏈球菌、痢疾桿菌、傷寒桿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有增強人體白細胞對細菌的吞噬能力;有解熱,抗炎,抗腫瘤,利膽保肝,抗蛇毒及毒蕈鹼樣作用;並有終止妊娠等作用。

相關論述

1、《江西草藥》:“清熱涼血,消腫止痛。治膽囊炎,支氣管炎,高血壓病,百日咳。”

2、《廣西中草藥》:“止血涼血,拔毒生肌。治肺膿瘍,喉炎,口腔炎,結膜炎。”

3、《廣西本草選編》:“治滴蟲性腸炎。”

4、《安徽中草藥》:"抗癆,降壓。”

5、《青島中草藥手冊》:“利尿解毒。治腎炎,血淋,膀胱炎,尿道炎。”

6、《河北中草藥》:“治結核性胸膜炎,頸淋巴結核,麻疹,溼疹。”

7、《四川中藥志》1979年版:“用於肝炎,鉤端螺旋體病,血栓閉塞性脈管炎。”

8、《湖北中草藥志》:“主治肺膿瘍,急性腸胃炎,中毒性消化不良,膽囊炎,腸傷寒,急性盆腔炎,麻疹。”

臨床應用

臨床應用

1、治外感風熱或溫病初起,發熱頭痛,可單用,如穿心蓮片(《中國藥典》);亦常與金銀花、連翹、薄荷等同用。

2、治肺熱咳嗽氣喘,與黃芩、桑白皮、地骨皮合用;治肺癰咳吐膿痰,與魚腥草、桔梗、冬瓜仁等藥同用;治咽喉腫痛,與玄參、牛蒡子、板藍根等藥同用。

3、治胃腸溼熱,腹痛洩瀉,下痢膿血者,可單用,或與苦參、木香等同用;治膀胱溼熱,小便淋瀝澀痛,多與車前子、白茅根、黃柏等藥合用;治溼疹瘙癢,可以本品為末,甘油調塗患處。亦可用於溼熱黃疸,溼熱帶下等證。

4、治熱毒壅聚,癰腫瘡毒者,可單用或配金銀花、野菊花、蚤休等同用,並用鮮品搗爛外敷;若治蛇蟲咬傷者,可與墨旱蓮同用。

鑑別用藥

1、蒲公英與穿心蓮:兩者均味苦性寒,歸胃與膀胱經,功能清熱解毒,利溼通淋,治癰腫瘡毒、肺癰吐膿、咽喉腫痛、熱淋澀痛。然蒲公英味甘、主入肝經,消癰散結力勝,主治內外熱毒瘡癰諸證,兼能通經下乳,又為乳癰良藥;還有清肝明目作用,可治肝火上炎之目赤腫痛。穿心蓮主入肺經,善清肺火,清熱燥溼力強,不但治外感風熱、溫病初起,而且治溼熱瀉痢、下痢膿血等溼熱火毒諸證。

2、苦參與穿心蓮:兩者均味苦性寒,功能清熱燥溼利尿,治溼熱瀉痢、下痢膿血、熱淋澀痛、溼疹瘙癢。然苦參清熱燥溼力勝,善清下焦溼熱,故有良好的除溼熱退黃疸作用,兼能殺蟲止癢,用治溼熱黃疸、帶下色黃、陰腫陰癢等。穿心蓮燥溼力稍遜,功專清熱解毒,善清上焦肺火,主治外感風熱、肺熱咳喘、溫病初起、咽喉腫痛及肺癰吐膿。

相關藥品

穿心蓮片、清火梔麥膠囊(片)、複方穿心蓮片。

加工炮製

採收加工

初秋生長茂盛時採割,除去雜質,乾燥。

炮製方法

除去雜質,洗淨,切段,乾燥。

儲存方法

儲存方法

置通風乾燥處。

藥材鑑別

鑑別

1、本品葉橫切面:上表皮細胞類方形或長方形,下表皮細胞較小,上、下表皮均有含圓形、長橢圓形或棒狀鍾乳體的晶細胞;並有腺鱗,有的可見非腺毛。柵欄組織為1-2列細胞,貫穿於主脈上方;海綿組織排列疏鬆。主脈維管束外韌型,呈凹槽狀,木質部上方亦有晶細胞。葉表面觀:上下表皮均有增大的晶細胞,內含大型螺狀鍾乳體,直徑約至36μm,長約至180μm,較大端有臍樣點痕,層紋波狀。下表皮氣孔密佈,直軸式,副衛細胞大小懸殊,也有不定式。腺鱗頭部扁球形,4、6(8)細胞,直徑至40μm,柄極短。非腺毛1-4細胞,長約至160μm,基部直徑約至40μm,表面有角質紋理。

2、取穿心蓮對照藥材0.5g,加乙醇30ml,超聲處理30分鐘,濾過,濾液濃縮至5ml,作為對照藥材溶液。再取脫水穿心蓮內酯對照品、穿心蓮內酯對照品,加無水乙醇製成每1ml各含1mg的混合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通則0502)試驗,吸取〔含量測定〕項下的供試品溶液、上述對照藥材溶液各6μl和對照品溶液4μl,分別點於同一矽膠GF254薄層板上,以三氯甲烷-乙酸乙酯-甲醇(4:3:0.4)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乾,置紫外光燈(25nm)下檢視。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藥材色譜和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分別顯相同顏色的斑點;噴以2%3,5-二硝基苯甲酸乙醇溶液2mol/L氫氧化鉀溶液(1:1)混合溶液(臨用配製),立即在光下檢視。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藥材色譜和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分別顯相同顏色的斑點。

藥材性狀

本品莖呈方柱形,多分枝,長50-70cm,節稍膨大;質脆,易折斷。單葉對生,葉柄短或近無柄;葉片皺縮,易碎,完整者展平後呈披針形或卵狀披針形,長3-12cm,寬2-5cm,先端漸尖,基部楔形下延,全緣或波狀;上表面綠色,下表麵灰綠色,兩面光滑。氣微,味極苦。

植物學資訊

植物種屬

爵床科穿心蓮屬植物穿心蓮。

形態特徵

一年生草本。莖高50-80cm,4稜,下部多分枝,節膨大。葉卵狀矩圓形至矩圓狀披針形,長4-8cm,寬1-2.5cm,頂端略鈍。花序軸上葉較小,總狀花序頂生和腋生,整合大型圓錐花序;苞片和小苞片微小,長約1mm;花萼裂片三角狀披針形,長約3mm,有腺毛和微毛;花冠白色而小,下唇帶紫色班紋,長約12mm,外有腺毛和短柔毛,2唇形,上唇微2裂,下唇3深裂,花冠筒與唇瓣等長;雄蕊2,花葯2室,一室基部和花絲一側有柔毛。蒴果扁,中有一溝,長約10mm,疏生腺毛;種子12粒,四方形,有皺紋。

分佈區域

我國南方諸地均有栽培。本種原產東南亞。

道地產區

主產於廣東、廣西、福建,現雲南、四川、江西、江蘇、浙江、上海、山東、北京等地均有栽培。

生長見習

喜陽光充足、高溫高溼的氣候。怕乾旱,忌水澇,不耐寒,種子發芽和幼苗生長期適溫為25-30℃。遇0℃左右低溫或霜凍,植株全部枯萎。以疏鬆肥沃、排水良好的酸性和中性砂壤士栽培為宜。忌連作。

繁殖方式

種子繁殖。

栽培技術

種子繁殖:育苗移栽法法或直播法,尤以育苗移栽法為主。當9-10月果實呈黃褐色時,在早晨露水未乾前分批採摘,放在蔭涼處後熟幾日,用罩子蓋住,以免種子彈跳損失,待果莢全部開裂後,篩去果皮,取得種子。穿心蓮種子細小,幹粒重0.93-1.52g,種皮堅硬,外包有一層蚶質,對播種技術要求較高。苗床土壤要求肥沃疏鬆,耙平整細,種子在播種前要用細砂紙或砂磨去種皮蠟質再用溫水浸種,再放在30℃溫箱中催芽,然後播種,在廣東、福建等地春季2月下旬-3月上旬;秋季在7月播種在高畦苗床上。江、浙、四川則用溫床育苗於3月中、下旬,冷床育苗於4月。華北、西北地區溫室宜在3月上、中旬,溫床於4月上旬、陽畦於4月中旬,塑膠大棚以4月15-20日播種為宜。苗床管理,主要是控制適當的溫度和溼度。出苗前要經常保持苗床溼潤,畦內相對溼度保持70%-80%為宜。苗出齊後,應控制土壤溼度,以防猝倒病發生。苗高6-7cm,有3-4對真葉時即可移栽。直播在江、浙不宜早於4月中、下旬,四川4月中旬-5月上旬,北京以5月中旬為宜。栽培時最好分種子田(專供採種用)和商品田(專門收割全草供藥用)兩種。種子田應有5月-6月上旬移栽,行距50-65cm,株距30-35cm。商品田可在5月下旬-6月上旬栽種,行距25-33cm,株距16-20cm,每1hm2栽105000-195000株。

病蟲防治

1、立枯病:有1-2對真葉期發生,可降低土壤溼度,用50%多菌靈處理土壤,或1000倍液澆灌病區。

2、猝倒病:有2-3對真葉時發生,可控制溫度,注意通風,加強苗床管理。

3、黑莖病:在成株期發生,可加強田管理,及時排除積水,忌連作。發病期用50%多菌靈1000倍液噴霧或澆灌病區。

4、疫病:病期用50%多菌靈1000倍液噴霧或淺灌病區。

5、病害還有病毒病等為害。蟲害有棉鈴蟲、螻蛄等為害。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