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膜充血:症狀、病因及如何治療

鼓膜充血(Tympanic membrane congestion)是指鼓膜發紅、腫脹。可分為急性充血、慢性充血和暫時性充血。

  • 鼓膜充血是由各種中耳炎性疾病、鼓膜外傷、部分外耳疾病等引起的常見耳部臨床症狀。
  • 鼓膜位於外耳道深部,在耳傳聲中起重要作用。鼓膜薄,常因間接或者直接外力受損,也可由於耳部炎症導致充血、穿孔。若不及時治療,可能引起聽力下降、耳鳴、耳流膿等症狀。
  • 若出現耳痛、聽力下降(耳聾)、耳鳴、耳部流膿;直接或間接外傷累及耳部、顳骨引起耳部不適;耳鏡檢查發現鼓膜充血,並且近期有流感病史等,應該及時到耳鼻喉科就診。
  • 鼓膜充血就診時一般會做的檢查有:聽力檢查、耳鏡檢查、前庭功能檢查、耳部CT、耳部MRI等進一步確診病因。
  • 確診病因後,常需去除病因治療,若有感染需進行抗感染治療。如合併鼓膜穿孔,使用抗生素(如氯黴素)滴耳控制感染,大部分患者可自行癒合。治療時須積極預防鼻咽部疾病,防止累及復發。
  • 日常生活中應防止感冒、咽炎等鼻咽部疾病,若發生鼻咽部疾病,應積極就醫治療,以免累及中耳導致中耳炎等。游泳、洗澡時防止汙水入耳,正確挖耳,禁用銳器挖耳,避免損傷鼓膜和外耳道。

何時就醫?

出現下列情況應引起警惕,建議及時就醫查明原因:

  • 耳痛、聽力下降(耳聾)、耳鳴,考慮鼓膜炎。
  • 直接或間接外傷累及耳部、顳骨引起耳部不適,考慮耳外傷。
  • 耳鏡檢查發現鼓膜充血,最近感冒等鼻咽部細菌、病毒感染性疾病,耳部流膿、出血,耳痛、聽力下降等,考慮中耳炎性疾病。

就診科室

  • 耳鼻喉科

就醫前準備

就醫前,請準備好既往病史資料及用藥資訊,並認真思考和回答下列問題,這些資訊有助醫生準確、快速的判斷病情:

  • 您最近是否有頭部外傷史?
  • 您最近是否有使用銳器挖耳?
  • 您最近是否得過流感?
  • 您有什麼過敏的藥物?
  • 您最近是否有過耳鳴、耳痛、耳流膿、聽力下降?持續多久?
  • 您是否有自行使用藥物治療?

常用檢查

醫生可能會採取下列檢查以明確診斷:

  • 病史:患者需要告知醫生自己的病史、症狀以及藥物使用情況。
  • 聽力檢查:引起鼓膜充血的各項疾病,常常伴有不同程度的聽力減退。音叉試驗等聽力測驗,可以檢查傳導性聽力損失或混合性聽力損失,有利於診斷疾病。
  • 耳鏡檢查:使用耳鏡觀察鼓膜色澤、形態改變,觀察鼓膜是否有充血、腫脹、穿孔。
  • 耳部觸診:觸診檢查乳突、鼻竇部是否有壓痛。
  • 前庭功能檢查:可以瞭解前庭功能有無累及損害。
  • 耳部CT掃描:可以清晰地顯示耳部顱骨的細微解剖結構,對中耳炎、耳部外傷等有重要的診斷價值。
  • 耳部MRI:磁共振成像(MRI)更精細地顯示耳部結構,有助於診斷中耳炎等。
  • 血常規檢查:是否有白細胞增多,中性粒細胞增加等,確認是否有全身性炎症。

治療原則/方法

對於鼓膜充血,應當明確診斷,針對病因進行治療,並注意全身性症狀。以下介紹幾種典型病因的治療:

  • 鼓膜外傷:

1)清除外耳道記憶體留的異物、血凝塊和膿液等;

2)防止感冒,避免用力擤鼻,防止鼻咽感染累及炎症;

3)若沒有炎症,禁止沖洗外耳道、滴藥。大部分鼓膜外傷可在3~4周內自愈。

4)較大穿孔可在顯微鏡下無菌操作將鼓膜復位,並貼無菌紙片幫助鼓膜癒合。若不癒合,需擇期進行鼓膜修補術。

  • 大皰性鼓膜炎:抗病毒,使用止痛劑緩解耳痛,區域性使用維生素滴耳液,全身使用抗生素防止繼發感染,並保持外耳道清潔。
  • 分泌性中耳炎(中耳非化膿性炎症)

1)非手術治療:若是急性期,可根據病變嚴重程度選用合適的抗生素。使用1%麻黃鹼液、含有激素的抗生素滴鼻液交替滴鼻(仰臥頭低位),每天3~4次。使用稀化黏素類藥物(如稀化黏素)對纖毛的排洩功能有利,可以降低咽鼓管黏膜的表面張力和咽鼓管開放壓力。

2)手術治療:鼓膜穿刺或切開引流抽取積液,長期反覆不愈者可考慮進行鼓室探查術,同時須積極治療鼻咽部疾病。

  • 急性化膿性中耳炎:全身使用抗生素(如青黴素、頭孢類)控制感染;區域性治療中鼓膜穿孔前可用1%酚甘油滴耳,消炎止痛;用1%麻黃鹼液或呋喃西林麻黃鹼液、氯黴素麻黃鹼液仰臥懸頭位滴鼻,可使咽鼓管通暢,減輕區域性炎症。鼓膜穿孔後由醫生進行清潔、抗生素水溶液滴耳、3%硼酸乙醇甘油等滴耳,完全控制炎症後鼓膜穿孔可自行癒合。並積極治療鼻咽部慢性疾病防止中耳炎復發。

常見原因

鼓膜是橢圓形或圓形(小兒)的半透明薄膜。作為外耳與鼓室(中耳)的分界,位於外耳道底,同時是鼓室的外壁。聲音經外耳傳入,通過鼓膜和聽骨鏈傳入內耳產生聽覺,鼓膜在其中起重要的傳音作用。引起鼓膜充血的原因很多,主要病因有中耳炎性疾病、耳外傷、外耳疾病等。例如:

  • 耳外傷:外傷性充血,大多因掏耳朵方法不正確等機械刺激引起。還有顳骨骨折累及的鼓膜損傷;
  • 中耳炎性疾病:由感冒等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炎症,如大皰性鼓膜炎、分泌性中耳炎、急性化膿性中耳炎、慢性化膿性中耳炎等,可不同程度引起鼓膜充血;
  • 外耳疾病:如昆蟲、豆類或石子等進入外耳道損傷鼓膜,洗澡的時候汙水進入外耳道合併外耳道炎症等;
  • 鼓膜炎:鼓膜感染髮炎可能導致鼓膜充血;
  • 氣壓劇烈變化等導致鼓膜內外氣壓差過大,引起鼓膜急性充血;
  • 鼻腔黏膜用收縮藥物(如麻黃素等)刺激,引起鼓膜暫時性充血,患者不正確擤鼻涕、小兒哭鬧均有可能導致鼓膜暫時性充血。
  • 昆蟲、豆類、石子等進入外耳道損傷鼓膜,可引起鼓膜充血。洗澡、游泳的時候汙水進入外耳道,合併外耳道炎症可導致鼓膜充血。耳部外傷也可能會導致鼓膜破裂充血。

臨床表現

鼓膜充血常見以下3種臨床表現:

  • 鼓膜急性充血:

鼓膜充血(可形成大皰),有嚴重瀰漫性或輻射狀潮紅腫脹,標誌不清;耳痛劇烈,搏動性眺痛或刺痛(疼痛的症狀就像脈搏跳動一樣)可向同側頭部或牙齒放射;聽力減退、耳鳴、自聽增強(聽到自己說話的聲音比平時響亮),若耳痛劇烈,聽覺障礙常被忽略;可能出現耳流膿症狀;常有耳內閉塞或悶脹感的耳悶症狀,反覆按壓耳屏後可暫時減輕;CT掃描可見中耳腔有不同程度密度增高影。

  • 鼓膜慢性充血:

鼓膜輕度侷限性或瀰漫性均勻充血、增厚等,可能伴有耳反覆流膿、輕度聽力下降(多為無自覺症狀的傳導性耳聾)、低調耳鳴(耳鳴的一種型別)等。

  • 鼓膜暫時性充血:

鼓膜短暫充血、變紅,可能是由於藥物刺激引起的鼓膜暫時性充血。患者不正確擤鼻涕、小兒哭鬧也有可能導致鼓膜暫時性充血。

伴隨症狀

鼓膜出血通常可能伴有一些其他症狀,不同的伴隨症狀可能提示不同的疾病:

  • 鼓膜充血伴耳外傷性鼓膜破裂:鼓膜外傷。
  • 鼓膜充血伴耳深部劇烈脹痛或刺痛、輕度聽力障礙,鼓膜後上方出現淡黃色或紫色大皰:大皰性鼓膜炎。
  • 鼓膜充血伴劇烈耳痛、聽力減退、耳鳴、耳流膿、畏寒發熱等全身症狀:常見於急性化膿性中耳炎。
  • 鼓膜充血伴隱隱耳痛、聽力下降、耳悶、流水聲性耳鳴:分泌性中耳炎。
  • 鼓膜充血伴耳反覆流膿、輕度聽力下降、低調耳鳴:慢性化膿性中耳炎。
  • 日常生活應該注意鍛鍊身體,提高免疫力。
  • 掌握正確擤鼻涕和哺乳的衛生知識,防止感冒、咽炎等鼻咽部疾病。
  • 若發生鼻咽部疾病,應積極就醫治療,以免累及中耳導致中耳炎等。
  • 游泳、洗澡時若有汙水入耳,應該及時清除。若患有中耳炎、鼓膜穿孔等,更應該避免下水游泳、洗澡時注意防止汙水入耳。
  • 正確掏耳屎,禁用銳器挖耳,避免損傷鼓膜和外耳道。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