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酸羥考酮控釋片 - 西藥

盐酸羟考酮控释片,西药名。为镇痛药。用于缓解持续的中度到重度疼痛。

成分

本品活性成份為鹽酸羥考酮。

性狀

本品為圓形、雙凸薄膜包衣片。一面標有OC,另一面根據不同規格分別標有鹽酸羥考酮的規格(即:5、10、20、40)。5mg為淡藍色片;10mg為白色片;20mg為淡紅色片;40mg為黃色片。

適應症

本品用於緩解持續的中度到重度疼痛。

規格

(1)5mg;(2)10mg;(3)20mg;(4)40mg。

用法用量

1、必須整片吞服,不得掰開、咀嚼或研磨。如果掰開、嚼碎或研磨藥片,會導致羥考酮的快速釋放與潛在致死量的吸收。 2、每12小時服用一次,用藥劑量取決於患者的疼痛嚴重程度和既往鎮痛藥用藥史。 3、疼痛程度增加,需要增大給藥劑量以達到疼痛的緩解。對所有患者而言,恰當的給藥劑量是能12小時控制疼痛,且患者能很好的耐受。除難以控制的不良反應影響外,應滴定給藥至患者疼痛緩解。當脫離給藥方案的需求(當需要用即釋鎮痛藥物處理突破性疼痛)超出每日2次,表明應增加該藥的給藥劑量。每次劑量調整的幅度是在上一次用藥劑量的基礎上增長25-50%。 4、首次服用阿片類藥物或用弱阿片類藥物不能控制其疼痛的中重度疼痛的患者,初始用藥劑量一般為5mg,每12小時服用一次。繼後,根據病情仔細滴定劑量,直至理想止痛。大多數患者的最高用藥劑量為200mg/12h,少數患者可能需要更高的劑量。迄今,臨床報道的個體用藥最高劑量為520mg/12h。 5、已接受口服嗎啡治療的患者,改用本品的每日用藥劑量換算比例:口服本品10mg相當於口服嗎啡20mg。  6、由於存在個體差異,因此應根據患者的個體情況滴定用藥劑量。

不良反應

1、可能出現阿片受體激動劑的不良反應。可能產生耐受性和依賴性。 2、常見不良反應:便秘(緩瀉藥可預防便秘)、噁心、嘔吐、頭暈、瘙癢、頭痛、口乾、多汗、思睡和乏力。如果出現噁心和嘔吐反應,可用止吐藥治療。 3、偶見不良反應:厭食、緊張、失眠、發熱、精神錯亂、腹瀉、腹痛、血管舒張、消化不良、感覺異常、皮疹、焦慮、欣快、抑鬱、呼吸困難、體位低血壓、寒戰、惡夢、思維異常、呃逆。 4、罕見不良反應:眩暈、抽搐、胃炎、定向障礙、面紅、情緒改變、心悸(在戒斷綜合徵的情況下)、幻覺、支氣管痙攣、吞嚥困難、噯氣、氣脹、腸梗阻、味覺反常、激動、遺忘、張力過高、感覺過敏、張力過低、不適、肌肉不自主收縮、言語障礙、震顫、視覺異常、戒斷綜合徵、閉經、性慾減退、陽痿、低血壓、室上性心動過速、暈厥、脫水、水腫、外周性水腫、口渴、面板乾燥、蕁麻疹、變態反應、過敏性反應、類過敏性反應、瞳孔縮小和絞痛。可能發生排尿困難、膽道痙攣或輸尿管痙攣。 5、服藥過量可能發生呼吸抑制。

禁忌

缺氧性呼吸抑制、顱腦損傷、麻痺性腸梗阻、急腹症、胃排空延遲、慢性阻塞性呼吸道疾病、肺源性心臟病、慢性支氣管哮喘、高碳酸血癥、已知對羥考酮過敏、中重度肝功能障礙、重度腎功能障礙(肌酐清除率<10ml/分鐘)、慢性便秘、同時服用單胺氧化酶抑制劑,停用單胺氧化酶抑制劑<2周。孕婦或哺乳期婦女禁用。手術前或手術後24小時內不宜使用。

注意事項

1、本品按照麻醉藥品管理。用於非癌症慢性疼痛治療時,應遵循“強阿片類藥物在慢性非癌痛治療中的指導原則”的各項規定。 2、甲狀腺功能低下者應適當減低用藥劑量。 3、本品慎用於下列情況:顱內高壓、低血壓、低血容量、膽道疾病、胰腺炎、腸道炎性疾病、前列腺肥大、腎上腺皮質功能不全、急性酒精中毒、慢性肝腎疾病和疲勞過度的年長或體弱的患者、粘液水腫、震顫性譫妄。 4、可能出現麻痺性腸梗阻的患者,不宜服用。服藥期,一旦發生或懷疑發生麻痺性腸梗阻時,應立即停藥。 5、患者長期使用可能會對本品產生耐受性並需逐步使用更高劑量以維持對疼痛的控制。患者可能產生身體依賴性,在此情況下突然停藥會出現戒斷綜合徵。當患者不再需要使用羥考酮治療時,應逐漸減少劑量以防止戒斷症狀的發生。 6、羥考酮與其他強阿片類激動劑具有相同的被濫用特性。潛在的或明顯表現的成癮者有可能尋求和濫用本品。對疼痛患者的正確治療中,對阿片類鎮痛藥產生心理依賴的報道是罕見的。然而,還是缺乏資料確定慢性疼痛患者中心理依賴的實際發生率。  7、由於用藥劑量和個體對藥物敏感程度等因素影響,羥考酮可能改變患者的反應能力。因此,如果患者的反應能力受到藥物的影響,不得從事開車或操作機器等工作。  8、診斷明確的非癌性慢性疼痛(如:骨關節疼痛、腰背痛、神經血管性疼痛、神經源性疼痛等)經非阿片類藥物治療無效時,可使用本品。在治療期間,若發現患者同時找兩位以上醫師開具此藥,用藥量劇增或有其他異常行為時應停藥。

藥物相互作用

類似其他阿片類藥物,本品可以與下列藥物有疊加作用:鎮靜劑、麻醉劑、催眠藥、酒精、抗精神病藥、肌肉弛緩劑、抗抑鬱藥、吩噻嗪類和降壓藥。儘管未觀察到羥考酮與單胺氧化酶抑制劑發生相互作用,但是服用任何阿片類藥物都應避免同時使用單胺氧化酶抑制劑。部分羥考酮經細胞色素P450-2D6酶作用,代謝成為羥氫嗎啡酮。羥氫嗎啡酮的濃度不足給藥總量的15%。某些藥物(如抗抑鬱劑,胺碘酮和奎尼丁等心血管藥物)可能阻斷該代謝途徑。然而,合用具有抑制細胞色素P450-2D6酶作用的奎尼丁,並未影響羥考酮的藥效。可能抑制羥考酮的代謝的其他藥物包括:甲氰咪胍,酮康唑和紅黴素等細胞色素P450-3A酶抑制劑。

藥物過量

1、羥考酮過量及中毒症狀表現為針尖樣瞳孔、呼吸抑制和低血壓症。嚴重者可能發生嗜睡、發展至昏迷、迴圈衰竭及深度昏迷、骨骼肌鬆弛、心動過緩和死亡。 2、羥考酮過量的解救治療:首先保持呼吸道通暢,然後給予相應的支援療法(改善通氣、給氧、升壓藥),糾正休克及肺水腫,心跳驟停或心律不齊可能需要心臟按摩或除顫。必要時洗胃,清除胃內容物可除去未吸收的藥物,尤其對於服用持續釋放藥物製劑。 3、解救用藥:納洛酮0.4mg-0.8mg,靜脈注射。必要時,間隔2-3分鐘重複給藥,或將納洛酮2mg溶於500ml生理鹽水或5%葡萄糖(0.004mg/ml),靜脈滴注。根據情況和以往服藥的劑量決定藥物的輸注速率。由於納洛酮的作用持續時間相對較短,而本品釋放羥考酮持續12小時,因此必須嚴密觀察病情,直至患者重新恢復穩定的自主呼吸。  4、對於少數服藥嚴重過量的患者,靜脈注射納洛酮0.2mg,繼之每2分鐘增加用藥0.1mg。過量服用羥考酮的患者,如果臨床上未出現明顯呼吸抑制或迴圈障礙,不必使用納洛酮。對羥考酮產生身體依賴性或可疑產生身體依賴性的患者,慎用納洛酮。因為在此情況下使用納洛酮,可能突然完全阻斷阿片類藥物的作用,導致急性疼痛發作及急性戒斷綜合徵。

藥理作用

羥考酮為阿片受體純激動劑,對腦和脊髓的阿片受體具有親和力。羥考酮的作用類似嗎啡。主要藥理作用是鎮痛,其他藥理作用包括抗焦慮、止咳和鎮靜。無極量限制,鎮痛作用無封頂效應,只受限於不能耐受的副作用。

毒理作用

1、從幾項研究資料可以認為,羥考酮對人產生基因毒性的危險性較低。下述試驗表明羥考酮不致突變:在艾姆斯氏沙門氏菌和大腸桿菌試驗中不論存在代謝活性狀態與否,劑量直到5000μg時;在人體淋巴細胞染色體畸變試驗中(不存在代謝啟用狀態下)劑量直到1500μg/ml時,以及在代謝啟用狀態劑量直到5000μg/ml作用48小時情況下;在小鼠體內骨髓微核試驗中(血漿藥物濃度直到48μg/ml時)。 2、羥考酮在下述情況產生致突變結果:在人體染色體突變試驗中存在代謝啟用狀態下劑量大於或等於1250μg/ml作用24小時而非48小時情況下;在小鼠淋巴瘤試驗中存在代謝啟用狀態下劑量等於或大於50μg/ml,以及不存在代謝啟用狀態劑量等於或大於400μg/ml時。

藥代動力學

1、本品的活性成份是羥考酮。口服後,會出現兩個釋放相,即提供快速鎮痛的早期快釋放相和隨後的持續釋放相,藥物持續作用12小時。羥考酮吸收良好,口服生物利用度為60%-87%。健康志願者多次用藥後,24-36小時內達穩態血藥濃度。用藥劑量與血藥峰值濃度(Cmax),以及用藥劑量與藥時曲線下面積(AUC)成比例變化。其平均表觀消除半衰期為4.5小時,約1天內達穩態。羥考酮的主要代謝物是去甲羥考酮和羥氫嗎啡酮,代謝物主要經腎臟排洩。口服本品後約3小時達血藥峰值濃度。本品10mg每12小時服用一次與羥考酮普通製劑5mg每6小時服用一次相比較,峰谷血藥濃度相同。 2、本品的羥考酮釋放不受pH值影響。攝入高脂食物不影響該藥物吸收及峰值濃度。 3、年齡:老年人的AUC較青年人增加15%。 4、性別:在調整體重的基礎上,女性血漿羥考酮平均濃度比男性高25%。  5、腎功能障礙:與正常人相比較,輕中度腎功能障礙患者的血漿羥考酮和去甲羥考酮峰值濃度分別增高約50%和20%;羥考酮、去甲羥考酮和羥氫嗎啡酮的AUC分別增高約60%、60%和40%。羥考酮的清除半衰期僅延長1小時。 6、輕中度肝功能障礙:與正常人相比較,輕中度肝功能障礙患者的血漿羥考酮和去甲羥考酮峰值濃度分別增高約50%和20%;AUC分別增高約95%和75%。血漿羥氫嗎啡酮峰濃度和AUC降低15%-50%。羥考酮的清除半衰期延長2.3小時。

貯藏方法

貯藏溫度不超過25°C。

有效期

36個月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